【外院军训“声”】军训感悟——在坚持里遇见答案

作者:陈钥文:陈钥图:陈钥时间:2025-09-26 20:11浏览:字体:

作为25级泰语一班的陈钥,军训于我而言,早已不是简单的体能训练,而是一场刻入青春的成长修行。

军训的日子,是被汗水和疲惫填满的。每天天不亮就被闹钟拽起来,站军姿时阳光晒得后颈发烫,汗珠顺着下巴尖往下滚,连眨眼都不敢太用力;踢完正步后,腿像灌了铅似的,晚上躺在床上,肌肉酸痛得翻个身都要倒抽冷气。无数个撑着膝盖喘息的瞬间,“放弃”的念头像潮水般涌来,但看着身边战友同样湿透的迷彩服、同样紧抿的嘴角,还是默默挺直了腰杆。


content://com.coloros.note.fileprovider/data_files/f3a955d6-609d-48a7-8de0-b565424bc50f/206a77cc-da75-4e8b-bf82-9aea3eaf8847_thumb.png


最磨人的是记擒敌拳的名字。“贯耳冲击”“抓腕砸肘”“挡臂掏腿”……十几个招式连在一起,前一秒刚背会,下一秒就和“外格横打”搅成一团。休息时别人喝水聊天,我攥着衣角在心里默念;睡前躺在床上,还在脑子里过招式名称,连做梦都在跟自己“对拳”。我想如果某天教官抽查,我能流畅地跟着口令报出名字、做出动作时,那种踏实的成就感,应该比喝了冰镇汽水还痛快。



身着迷彩踏入展厅,原是军训间隙的放松,却成了一场震撼的精神洗礼。起初带着几分疲惫与漫不经心,目光掠过展台上的旧物,心态悄然转变。那些记载着先辈抗争、集体奋斗的展品,与身边战友的迷彩服、训练场上的汗水忽然有了联结——先辈们的“战场”是保家卫国,我们的“战场”是突破自我。曾觉得枯燥的军训,此刻成了对“坚毅”二字最鲜活的践行。走出展厅,再听军训口令竟多了份庄重。这场看展,让军训的“苦”有了更深的意义:我们练的不仅是队列与拳术,更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,这份感悟让后续的每一次坚持都更有力量。


content://com.coloros.note.fileprovider/data_files/f3a955d6-609d-48a7-8de0-b565424bc50f/40d24ab0-abed-4fed-91a0-426092e2de36_thumb.png


如今回望,那些累到极致的时刻反倒成了最珍贵的记忆。整理迷彩服时摸到的晒痕,想起就忍不住发笑的“记拳名魔咒”,还有和战友们一起在夕阳下唱军歌的热闹,都成了藏在心底的宝藏。它让我懂了,坚持不是不觉得难,而是明知难仍选择继续。这段流汗又闪光的时光,会是我青春里最扎实的注脚。如今临近结束时,晒痕成了纪念,汗水成了勋章。不再盼着军训结束,反而开始珍惜和战友同训、听教官唠叨的时光,觉得这段经历格外有意义。


一审:

二审:

三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