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外院军训“声”】以铿锵正步,刻写成长金石

作者:高婉馨文:高婉馨图:高婉馨时间:2025-09-26 21:05浏览:字体:

迷彩服的汗渍还未完全褪去,皮肤上阳光留下的分界线依旧清晰,但军训时光已悄然落幕。回望这十数日,它不只是一段关于疲惫与坚持的记忆,更是一场灵魂的锻造。于我而言,这场锻造的核心,便是理解了何为“金石之韵”——个人意志如金石般被锤炼,而后融入集体,奏出和谐的铿锵之声。


独善其身——顽石的自我雕琢


军训伊始,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烈日,而是来自对自身散漫习性的宣战。我的“顽石”时刻,定格在那漫长的踢正步定腿练习中。右腿悬空,脚尖绷直,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左腿那条似乎随时会背叛意志的肌肉上。汗水先是汇聚在眉骨,而后不堪重负地坠入眼中,世界瞬间一片模糊。


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瞬间,一个念头闯入脑海:“我能控制什么?” 我无法控制灼热的阳光,无法控制颤抖的肌肉,但我可以控制呼吸,可以控制目光直视前方。我将注意力从全身的痛苦收束到一点——保持脚尖的弧度。这微不足道的掌控感,竟成了风暴中的锚点。当教官“换腿”的口令终于响起,我放下腿,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从脚底传遍全身。那一刻我明白,自律并非枷锁,而是赋予混乱以秩序的刻刀。每一次对摇晃的克制,都是对顽石的一次精细雕琢,让我从一块粗粝的毛坯,初现棱角分明的轮廓。


微信图片_20250926121712


共振之和——顽石垒成城墙


在军歌比赛练习之初,我们的声音更像是一盘散沙。我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音准无误,旁边的同学却总快上半拍;我们喊着‘团结就是力量’,声浪却彼此抵消,显得有气无力。那时,‘我’的声音很大,但‘我们’的声音很小。转机发生在倒数第二次排练,老师让我们认真倾听彼此的声音。那一刻,我首次清晰地听到了声部间的交织,听到了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的尾音。我们开始学会‘倾听’,而不仅仅是‘发声’。为了一个重音,我们反复练习了二十遍,直到咙沙哑,但眼神里却有了光。


站在台上的那一刻,聚光灯炙热,台下一片寂静。指挥的手臂抬起,我们深吸一口气,当第一个音符迸发,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磅礴的声浪。那一刻,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,也听不到任何一个人的声音,我只感觉到一股巨大的、融合了我们所有人情感与力量的和声,像潮水般涌向全场。我们不是在唱歌,我们是在诠释什么是‘集体’。


微信图片_20250926123323


韵致悠长——刻入生命的印迹


军训即将结束,方阵解散,但金石之韵已刻入生命。它教会我,真正的成长,发生于每一次对舒适区的突破,完成于对集体规则的认同与共筑。 我不再视严格的作息为束缚,而是高效生活的基石;不再将团队协作视为负担,而是成就伟业的唯一途径。《荀子》有言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 军训的每一天,每一个正步,都是那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“跬步”与“小流”。它们汇聚成的,不仅是阅兵式上的英姿,更是一片由内而外、更加坚韧沉稳的内心江海。


微信图片_20250926121018


军训,你赠予我的,不仅是黑白的肤色,更是一颗被淬炼过的心。未来的长路上,每当惰性来袭或遇艰难险阻,我将会想起那个下午定住的腿,那个夜晚齐整的步。那铿锵的金石之韵,将永远在我生命中回响,提醒我:我曾如此坚毅,我们曾如此强大。



一审:

二审:

三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