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外院军训“声”】一场关于集体灵魂的淬火与共鸣

作者:文:蒋应泠图:蒋应泠时间:2025-09-26 22:53浏览:字体:

这一年的九月,天空是一种被秋雨洗过的、干净的蓝色。我们穿着略大的迷彩服,站在操场上,像一排排新栽的树苗。当教官那一声短促而响亮的口令划破清晨的安宁时,我知道,一段不同于任何课堂的时光,开始了。

军训的底色,是“苦”与“严”。烈日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,汗水顺着额角、脊背滑下,在衣服上洇开深色的印记。站军姿时,时间仿佛被拉长了,每一秒都是对意志的考验。从最初几分钟的摇摇晃晃,到后来可以如雕塑般纹丝不动地站立半小时,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,更是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。教官的严格要求,起初让我们心生畏惧,每一个动作的细节——脚尖分开的角度、手臂摆动的幅度、目光平视的方向——都被反复纠正。但渐渐地,我明白了,这种“严”并非苛责,而是一种锻造。它锻造我们的体魄,更锻造我们的纪律性与责任感。当齐步走终于变得整齐划一,当正步踏地声终于如鼓点般铿锵一致时,那种由集体凝聚而产生的巨大成就感,瞬间冲刷了所有疲惫。这让我联想到,人生许多重要的成长,往往就孕育在这种看似枯燥的重复与严格的约束之中。

然而,在这“苦”与“严”的底色之上,更让我珍视的,是那些温暖的光芒。休息的哨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之一。我们席地而坐,喝着带点咸味的矿泉水,和几分钟前还一脸严肃的教官开着玩笑,听他们讲述军营里的故事。夜晚拉歌时,各个连队此起彼伏的声浪,汇成了一片青春的海洋。那些嘹亮的、或许并不那么悦耳的歌声里,饱含着最纯粹的激情与团结。我和身边的同学,从最初的陌生到互相提醒动作要领,再到悄悄为体力不支的同伴鼓劲,友谊在汗水的浇灌下迅速生根发芽。这些瞬间,像散落在漫长白天里的星辰,让整个军训的日子变得明亮而温暖。

站在会操的操场上,我的心情已与初来时截然不同。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,喊着响亮的口号,接受检阅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,更是一种融入集体的归属感与荣誉感。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,而是一个真正的、有战斗力的整体。

如果说军训的操练是锤炼个人的筋骨与意志,那么军歌比赛,则是一场关于集体灵魂的淬火与共鸣。它不仅仅是唱歌,更是一种力量的仪式,一种情感的图腾。接下来的军歌比赛更让我明白比赛的意义,远不止于名次。它让我们体验到,当个体毫无保留地融入集体时,所能爆发出的惊人能量。那种通过声带振动传递出的凝聚力,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直接和深刻。它唱的也不仅仅是军歌,更是我们共同流过的汗水、相互支撑的鼓励和那份纯粹为同一目标拼尽全力的赤子之心。

军训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它冲刷掉了我们身上的娇气与惰性,留下的是挺拔的身姿、坚强的意志和对集体更深的理解。它短暂如夏花,但其带来的精神烙印,却深远绵长。它教会我,最美的彩虹,总在风雨之后;最坚实的成长,常始于最严格的磨砺。这段迷彩色的青春记忆,将成为我前行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,提醒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也要像在训练场上一样,不畏艰难,砥砺前行。

一审:

二审:

三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