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与文明交响:外院小老师为附小学子开启跨文化智慧之旅

作者:文:王姝时间:2025-11-22 17:30浏览:字体:

本网消息(图文/王姝)2025年秋日,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教室化身为一座座通往世界的桥梁。九游官方网站第六组的学生讲师们,带着精心准备的国际理解课程,走进充满好奇心的课堂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思辨与人文温情的多元文化盛宴。从北美的辽阔风景、西亚的古老文明,到南美的天涯之国,再到AI图像的虚实之谜,这场知识之旅在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探索、思考与理解的种子。


杨槟瑜:徜徉“枫叶之国”,感受北美自然与人文的壮阔

来自英语2班的杨槟瑜小老师,将“枫叶之国”加拿大的瑰丽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。她从漫天舞动的极光讲到气势恢宏的尼亚加拉大瀑布,用震撼的视觉影像引来阵阵惊叹。课堂上,她不仅介绍了冰球运动的激情与感恩节的温馨,更通过英法双语并行的社会现象,引导孩子们思考多元文化共存的魅力。同学们踊跃发言,从“他们的小学生也穿校服吗?”到“为什么国旗上要有一片枫叶?”,在活跃的互动中,孩子们的自然地理知识与跨文化理解力同步增长。



夏方伍:走进“文明十字路口”,聆听叙利亚的古老与和平之音

23级英语三班的夏方伍小老师,则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文明探索。他以地图为引,揭示了叙利亚位于亚、非、欧交汇处的独特地位。通过三面不同时期国旗的演变,一段浓缩的国家历史变得直观而深刻。当古老乌德琴的悠扬旋律在教室回荡,当热情奔放的达布克舞蹈吸引大家模仿跺脚时,叙利亚文化的生命力扑面而来。课程从香甜的巴克拉瓦甜点,过渡到对战火中受损的帕尔米拉古城的展示,强烈的对比让“和平”二字的分量在孩子们心中变得无比沉重。这堂课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,更是一场关于珍惜文明、向往和平的生动教育。



宋洪丽:探秘“天涯之国”,漫游智利的山海奇境

在四年级三班的课堂上,2023级英语2班的宋洪丽小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启了智利的神奇之旅。课程伊始,她通过生动的视频唤起了同学们对这片遥远国度的初步印象。随后,宋老师与孩子们一同在黑板上绘制智利国旗,并通过与中国国旗的星形特征对比,巧妙加深了记忆。借助丰富的图文,她引导同学们认识了智利狭长的地理轮廓,并一同“云游”了神秘的复活节岛摩艾石像、如翡翠般纯净的维尔纳湖等特色景点,孩子们无不为其壮丽景观发出惊叹。最后,通过对人文风情与传统节日的讲解,宋老师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,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这个“天涯之国”的好奇心与探索欲。



王姝:“火眼金睛”闯关,做AI时代的理智小侦探

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,23级英语4班的王姝小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堂名为“真假美猴王”的AI素养课。她以经典名著角色切入,瞬间激发了孩子们成为“小侦探”的兴趣。课程通过“神奇图片在哪里”引发质疑,进而传授“四大小侦探法则”,引导孩子们从光影、细节、逻辑等处寻找AI图像的破绽。在“实战演练闯关”环节,同学们化身为一个个火眼金睛的“小悟空”,对一幅幅图片进行激烈辩论,在思辨中巩固了知识。王老师强调,AI是强大的工具,而非可怕的对手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辨别与运用。这堂课在欢声笑语中,悄然培养了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健康的技术使用观。



尾声:知识的接力,梦想的启航

此次国际理解课程虽已落幕,但其产生的影响却如涟漪般扩散。小老师们用青春的热情与创新的教学设计,成功地将世界的广阔与科技的奇妙带到了小学生面前。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次视野的开拓和心灵的触动。当求知的种子被埋下,我们期待它在未来的某一天,能成长为支撑他们走向世界、建设家国的参天大树。


撰稿:王姝

 初审:李玲

二审:龙波宇

终审:许庆荣


一审:

二审:

三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