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r Story | 高丽娜:从“高同学”到“高老师”——语言给我的惊喜

作者:文:高丽娜时间:2025-06-03 17:00浏览:字体:

一、在专业实践中精进语言能力

各位学弟学妹们,大家好呀,我是你们的学姐高丽娜。2018年从外国语九游官方网站泰语专业毕业后,我去到了云南民族大学读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。在成大外院的四年,弹指瞬间,但可追忆的美好历历在目,一直念念不忘。本科期间,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,这一角色责任让我必须得不断精进泰语;同时也是辩论队员,辩论方法论可以加强我的即兴语言组织能力。除此之外,我也参加了很多泰语专业的志愿活动和专业实践。最初,我总是用自己蹩脚的泰语,积极参加各种泰语翻译活动,西博会年货节给商家翻译,在烟火生活的讨价还价中完成泰语用词的淬炼;去重庆当泰语导游,在名胜古迹的介绍讲解中丰富人文历史词汇;在成都国际友城音乐节志愿者,去重庆的一所大专院校实习……特别难忘的是大三那年,有幸通过学校的项目前往泰国清迈大学学习。那段时光不仅让我沉浸在纯正的泰语环境中,快速提升了听说能力,还了解了当地文化。在清迈的市集里和摊主聊天,在佛寺中听僧人讲经,甚至和同学一起参加传统节日庆典,这些经历让我的语言学习从课本走向了真实的生活,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深耕泰语专业的决心。我始终坚信实践才能出真知,坚持才是精进语言能力的不二法门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、信念和经历,以及一次又一次实实在在的翻译成就感,和一次又一次不同场景翻译所带来的人生体验,点缀了原本枯燥的埋头苦学之路,让我渐渐喜欢上了泰语,也暗自定下继续攻读泰语专业相关硕士的决心。在外院学习期间,得益于学校的平台,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关心,在大四顺利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。

音乐周志愿者工作

二、语言会带我们去到意想不到的地方

成都到昆明,地图上一指的距离,但两地的气候、习俗和饮食习惯却差异巨大,以至于初到昆明时,有很多不习惯,有时看见昆明干净的蓝天,会时常想起成大,想起本科的快乐时光,要想获得真知,行万里路固然重要,但囿于客观种种现实因素,读万卷书也是一种捷径。而我由于本科期间过于注重实践,缺乏对理论知识沉淀始终有一种“知识未串联的不踏实感”,于是研究生初期开始恶补人类学、宗教学、社会学、文学相关的内容。研读过程中,理论知识和过往回忆发生了奇妙的碰撞,很多概念瞬间醍醐灌顶,诸多用法也顺理成章地记住了。研二,借助民大的交换合作项目,我有幸去到北大交换一学期。燕园的秋天比想象中慷慨,飘飞的落叶与求学的心境撞了满怀,也是在那个秋天,我接触到了前沿的知识,结实了志同道合的伙伴,拓宽我的学科视野

研究生期间

2021年硕士毕业后,回到了家乡四川工作,入职一所师范院校。现在,我站在讲台上,总会在学生们青涩的拼读声中恍惚,那些在嘤鸣湖畔朗读的清晨,在清迈大学后门夜市比划着买椰子的夜晚,在民大图书馆与学术术语搏斗的凌晨,忽然都成了黑板上蜿蜒的泰文字母的注脚我时常对我的学生们说:“语言的学习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可能性,大家要勇敢一点。”如果不是泰语的学习,我想我可能不会在泰国度过那一段明媚的时光,我可能不会去到北大燕园,我甚至不会来到我现在工作的城市。是语言,带我去到了这些原本在我人生规划以外的地方,我感谢这些际遇。在高校的这四年里,我完成了从“高同学”到“高老师”的转变。批改作业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当年导师的批注笔迹,最奇妙的是,当我带着学生回到成大参加活动,遇到曾教过我的老师们时,我们之间的对话从"老师好"变成了"最近课题进展如何"或许这就是坚持做一件事的意义。倘若我没有坚持,没有坚定的选择在泰语专业中精进,那些近期相逢的良师,或许要在时光的最深处才能相遇了。

工作中的我:带学生回成大交流


三、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

1. 让语言"活"起来

不要把你的专业局限在课本里。去当志愿者,去做导游,外国友人聊天。语言就像一株植物,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,而实践就是最好的养分。

2. 培养"理论触觉"

如果打算继续深造,建议你们每周抽时间通读一些人文社科书籍,慢慢地,你会发现这些理论能帮你看到语言背后更深刻的文化肌理。

3.利用AI打磨语言

AI是大势所趋,它可以取代部分人工但取代不了人类。好好驾驭它,让它成为你精进泰语能力的工具,而不是让它成为你日后的替代品,它再好只是工具,人才是目的。



一审:

二审:

三审: